一、發展品牌是關鍵。品牌分為全國性品牌和區域性品牌。我們要把握一個原則:就是區域性品牌也要力求做到區域內數一數二的品牌!在一個區域市場成功了,我們才有生存和發展的資本。當然資金實力也是造就品牌的一個關鍵因素,但也不是不可跨越的鴻溝,只要營銷到位,借雞下蛋也是有可能的。
二、理念和思路是成功的基石。有好的理念指導企業的發展,才能在眾多強手中脫穎而出。這里指的理念包括:1,用人理念2,營銷理念3,服務理念4,投資或者說花錢理念5,競爭理念,一句話:思路決定出路,細節決定成??!
三、諸侯割據、區域為王。做白酒營銷的人應該都知道,一個縣級市都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白酒市場,所以我們不應盲目的去做全國市場,而要先把企業認為的幾個重點市場做好,修煉好內功,備足了干糧,再向全國進軍。況且白酒業不像飲料業等低價值的快速消費品行業,不是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就能做成全國市場的,而是要有精密的籌劃,和充足的資金。中國的區域大,民族多,也就造就了多元化的消費習慣,這就為我們白酒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稱王稱霸的機會,只要營銷手段運用得當,相信企業會有一番作為。
四、消費檔次趨向中、高檔化。啤酒的產量增加,導致白酒產量下降,但在正式的宴請場合,真正能體現檔次的還是白酒。這也是這幾年來白酒的噸酒總銷量逐年減少,但銷售收入卻在不斷增長的根本原因。低檔白酒是食品,中檔白酒的工藝品,高檔白酒是藝術品或玩具。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,和對健康飲酒的重視,相信中高檔白酒會成為人們飲酒的首要選擇,高檔酒還可以滿足人們的禮儀需求:自己的面子和對客人的尊重。本人在欒川調查市場時發現,今年經濟危機對中高檔白酒消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,但我還是相信大的趨勢不會改變!
五、高度酒回流。本人在市場調查中發現,無論的消費者還是店老板,低度酒喝著沒勁,買的人越來越少了。我感覺隨著大家對個性的追求,和對白酒主觀的判斷,再加上某些企業的宣傳(如市場上高檔的、高度的:**酒頭、**基酒、**原酒等)相信未來很長時間內,高度酒會成為特別是北方市場的主流。
六、貼牌、買斷產品將繼續沖擊市場。企業要學會品牌規劃,而不能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去出賣自己的聲譽。但買斷品牌仍將是不少白酒企業暫時不愿舍棄的一塊肥肉。但話得兩頭說,在中國也確實存在少量一些專業的運營良好品牌運營機構,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,找出好的合作方案,達到共贏目的(這里是指中小白酒企業)。
七、消費者消費越來越趨向名酒化。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,消費觀念的變化和對服務的要求,名酒企業的資金和市場的優勢,三流品牌的空間會逐漸被吞食。白酒企業最終也會上演大魚吃小魚的游戲。再說用名酒宴請也是對客人的尊重。
八、重點市場或區域中心直營。這一點可能對企業的資金、人員有一定的要求,但企業要想真正的控制終端、執行常說的深度分銷,就必須去嘗試這種做法,否則對產品在該市場的生命周期會有很大的影響,因為公司不了解該市場,就很難對癥下藥,容易被其他強勢所擠垮。
九、市場多元化細分。靈活應對市場是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,一是消費群體是細分,如:專門的婚宴用酒、部隊專供、政府招待、商務用酒等。但我覺得在這些細分過的市場中還可以更進一步的細分,(如:婚宴用酒的瓶子上還可以貼上當次結婚新人的照片等)二是銷售渠道的細分,這一點就見仁見智了,可以根據自身產品的結構,及操作的思路而定了。
十、品質的返璞歸真。這一點我前幾天和營銷專家柳劍華,汝陽杜康的營銷專家朱朋亮經理都討論過,一致認為中國酒業營銷打打鬧鬧這么多年,(如廣告營銷、文化營銷、終端買斷、賄賂營銷等等),最終會回到品質營銷中來,消費者會越來越理性的選擇品牌,最終消費者買的是好酒的品質,而不是好酒的價格,營銷玩的再花,促銷力度再大,沒有好的品質服務做地基,恐怕蓋起來的高樓也不會撐久,頂多是曇花一現。所以品質會是產品營銷的法寶,將決定白酒的生命周期,將回歸到以“品牌”為中心,“品質”為核心,“資源整合”為重點的三維一線中來。